当前位置:首页 / 历史文化

变迁杂记

 雷峰塔座落于西湖南岸夕照山,于1924年9月25日圮毁。塔因地处吴越国杭城西关外雷峰上,称西关砖塔,俗称雷峰塔。旧亦有称黄妃塔、王妃塔。塔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塔,八面七层。系吴越国王钱(弘)俶为奉藏佛螺髻发及佛经而建。筹建于北宋开宝五年(972)之前,竣工在太平兴国元年(976)之后。塔以砖石为芯,外有木构檐廊,重檐飞栋,洞窗豁达。内壁八面镶嵌《华严经》石刻,塔下相传供有十六尊金铜罗汉。
  北宋宣和年间(1119 -1125)遭战乱受损,南宋重修为八面五层。
  元代,雷峰塔景况犹盛。
  明嘉靖间(1522-1566),塔木结构檐廊毁于兵燹,仅存塔芯,赭色砖塔,颓然苍老,别具风情。
  清代,塔外廓木廊仍未恢复,依旧为残存之赭色砖塔。康熙帝南巡时题额“雷峰夕照”。雷峰塔知名度之高,与中国民间广为流传之神话故事《白蛇传》密切相关,故事中女主人公白蛇的化身白素贞,因追求人间真情而被法海和尚禁锢雷峰塔下,雷峰塔因此声名远播。
  清后期,塔因年久不修,又因迷信者盛传塔砖能辟邪宜男,盗挖者日增,塔基开始削弱。清末明初期间为保护古塔景观,当局曾筑墙护塔,但挖砖者仍屡禁不绝。
  民国十三年(1924)9月25日(夏历八月二十七日)下午一时四十分,塔终因塔砖盗挖过多,加以塔址附近汪庄造屋打桩引起之震动而轰然倒坍,当时杭州市民闻讯争往观看,万人空巷。雷峰塔塔砖系专门烧制,每块长一尺二寸,宽八寸,厚三寸,部分塔砖一面为捐助建塔者姓氏,另一面为佛像,砖侧面有圆窦,口径约六分,深四寸,下端封闭,中藏《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》经卷,窦口塞以木块。经卷均以长四寸、宽二寸白棉纸木版精印,为我国雕版印刷早期精品,此外尚有少量以同样方式封藏之金涂塔图。塔倒坍后,地方官绅曾筹款拟修复,终因国家动荡而未能如愿。
  民国二十四年(1935),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曾提出重建雷峰塔,并说明宜恢复原状。
  八十年代,重建雷峰塔被列入《杭州城市总体规划》,国务院1983年5月批准此规划中写有:"恢复西湖十景之一、并为民间流传极广的雷峰塔。"各界知名人士与专家纷纷呼吁付诸实施。
1988年底,浙江省旅游未来研究会、杭州市旅游经济学会、杭州市园林学会、杭州市佛教协会、灵隐寺、浙江省侨联、杭州市侨联、华侨饭店、《钱江晚报》、《江南游报》等联合发起,以民间组织形式筹组《雷峰塔重建促进会》,并草拟重建缘起,但由于诸多原因仍未能付诸实现。
1999年,浙江省委省政府、杭州市委市政府为顺应民心,推动杭州文化名城建设,决定重建。至此,雷峰塔重建工作正式列入议事日程。恢复雷峰夕照景观指日可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