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4月8日



经典学堂首次户外开课走进雷峰塔
助力第二课堂行动计划,推出《我爱杭州》家乡课程
经典学堂首次户外开课走进雷峰塔
85109999今起接受报名,30个体验名额报满为止欢迎更多教师秀秀你的拿手乡土好课
杨明明
省特级教师 儿童文学作家 上城区教育督学
唐彩斌
省教坛新秀 杭州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、上城教育学院研究员
时间:8月27日(下周三)上午 8:00
地点:雷峰塔检票口集合
学员:小学四、五年级学生
报名:今天上午8时开始接受电话报名(本报热线:8 5 1 0 9 9 9 9),体验名额为30名学生(一个学生可以带一个家长),受现场管理因素的限制,此次活动不设旁听席。前30个报名电话确认后,如出现临时取消的名额,候补电话依次补上。
特别提醒
《经典学堂》覆盖教育全领域全学科,全年将有40期左右的课程安排,对杭报读者免费开放。还没有领取听课证的报名者,请在下周二前到杭州日报新大楼1906室领取,逾期作废。听课证全年使用。
目前为止,《经典学堂》已开课40余期,杭网电视实录经典学堂,读者可登录杭州网视频点播(tv.hangzhou.com.cn)。
文/记者 王倩 摄/记者 王一
很少有一个城市像杭州这样,有那么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,就像一本阅之不竭、温故而知新的好书。这本好书,杭州的学生如果不读,不仅可惜,也是不该。不过,上城区有一群优秀的老师几经思考,为孩子们说话了。他们认为,可能这本书的“文字”太深奥,也可能“形式”太拘谨,做老师的应该想办法让学生们爱不释手地主动去读。
上城区教育局集聚了一个由功勋教师、特级教师、学科专家等组成的经验团队,向教育界发起倡议:打造第二课堂的“杭州模式”,尽快建设一个富有杭州特色的地方课程《我爱杭州》。老师应该尝试着当一名好“导游”,把那些散落在山水之间的人物、典故、名景、故事,变成一堂堂身临其境的好课,启蒙引导学生把《我爱杭州》这一家乡课程学得有声有色。这次“走进雷峰塔”的语数课程,就是他们开发的第一课。他们称,抛砖引玉,希望更多的教育同仁加入开发行列。
省委常委、市委书记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在倡议书上作出批示:“开发地方课程,开展‘爱西湖、爱杭州’活动很有必要”,对教育界这一行动给予积极鼓励。
本报教育版《经典学堂》栏目专门开辟“《我爱杭州》家乡课程”主题活动,欢迎更多优秀教师到《经典学堂》秀一秀拿手的乡土好课,请与本报教育版记者联系。这张“学在杭州”的课程表,像《经典学堂》的其他课程一样,有兴趣的孩子都可以报名现场体验,也可以通过我们的报道以及杭州网的相关视频观看全程转播。
魅力雷峰塔的阅读启蒙
没有哪座塔像雷峰塔这般阅尽沧桑。
雷峰塔,是吴越国王钱弘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而建造的。建造时,吴越国印制了八万四千卷《陀罗尼经》,藏放在塔砖内。这个塔原计划造十三层,后因财力不允许,只造了七层,是砖芯木壳的楼阁式塔。
北宋宣和年间,遭战乱受损,南宋初年重修,改成八面五层。明嘉靖年间,倭寇侵扰浙东沿海,甚至窜入杭州焚毁雷峰塔外木壳飞檐,使之只剩下塔芯。自此以后,赭色砖塔颓然苍老,别具风情,“雷峰夕照”的景观深入人心。康熙、乾隆两帝都曾到雷峰塔下,亲题御书。
1924年9月25日,颓败不堪的雷峰塔轰然塌圮,“雷峰夕照”在西湖十景中怆然缺席,西湖十景却始终不能任它逝去。
直至2002年,雷峰新塔在西子湖畔华丽亮相。
没有哪座塔像雷峰塔这般似乎为艺术而生。
它占尽了诗词书画的风光。光是历代诗词就达数十首,其中元代尹廷高《雷峰夕照》“孤峰犹带夕阳红”,志书如清代李卫《西湖志》“苍翠可爱。日光西照,亭台金碧、与山光倒映,如金镜初开,火珠将坠、虽赤城栖霞不是过也”的记载,虽隔绵绵岁月,但当时的雷峰仍跃然纸上。
鲁迅二论雷峰塔的倒掉、俞平伯散文论编《雷峰塔考略》、庐隐《雷峰塔下》、陈从周《谈西湖雷峰塔的重建》等文著,使雷峰倒塌之后,仍然成为人们心头不灭的风景。
雷峰塔因《白蛇传》而闻名遐迩。从游湖借伞、缔结良缘,到端午酒变、嵩山盗草、水漫金山,再续断桥相会、法海塔镇、祭塔团圆,一波三折,许仙和白娘子的这段姻缘成了中国四大经典爱情故事之一。
……
前生今世,旧闻新说,雷峰塔的故事一天一夜也讲不完。
杨明明、唐彩斌两位名师带来的阅读启蒙课程,希望开启学生的审美心灵,带着他们领略西湖十景中这一经典景致的内秀之美。在这堂课中,老师将结合景观,巩固小学数学学习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,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,增强应用能力;在游览的过程中,让学生们了解雷峰塔中的诗词楹联,培养学习诗词楹联以及了解景观文化的兴趣;并通过这次综合实践的过程,让学生体会知识技能与现实生活的联系,培养学习的兴趣,同时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。